徽客书屋 > 其他小说 > 道魂葛秦鉴杜修言 > 第206章 辟尘珠
说话间,和于增轻轻的捏了一下葛秦鉴便向外面走去,葛秦鉴心神领会,冲群雄道:“大家先聊,我去方便一下!”

走出大殿,和于增早已在殿外的一侧等候,见到葛秦鉴,和掌门开门见山道:“葛掌门,您有办法下得龙宫吗?”

葛秦鉴笑道:“可以一试!”

“呵呵,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我早看得出葛掌门身怀绝技,但不知道您如何下得去?”

葛秦鉴直言不讳:“说来惭愧,我之前在斩夏山巧遇师兄林明,他硬是教会了我如何使用避水决,想不到,竟然在这里派上用场!”

和于增感叹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想必是葛掌门善心义举换来的福佑,才有此机遇,实在难得!”

葛秦鉴笑笑,问:“不知和掌门可有下水之法?”

和于增神色一肃道:“老夫也就不隐瞒了,我们圣丹教历代苦修丹药,早已练成了辟水珠,能驱水三四丈开外,滴水不得沾衣!”

葛秦鉴讶然道:“世上真有这等宝贝?我也只是听师傅说过,有避尘珠、避火珠、赤丹,但尚未见过辟水珠,只当是此道绝亦,想不到竟然在此得见,实在是三生有幸!”

和于增笑道:“我中华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神妙之物多了,我辈岂能一一窥探?何况我这辟水珠与避水珠又有不同,避,只是躲闪,而辟却能将水分开,自然道力更胜一筹!”

关于避尘珠,作者我尚无缘亲自得见,但是在我们老家却真真实实的有过这样的上古神器。

在距离我们村子不远的西面,有一座无名庙宇。庙宇很大,有前殿和后殿,庙宇门前有三棵冠如华盖的大柏树。

从我爷爷记事起,里面就无僧无道。只有一张小巧的供桌,供桌前面有一个香炉,没有神像,但却时常有人前来供奉,且香客甚众。

奇怪的是,里面不管多么嘈杂,香火多么旺盛,那地面上、供桌上、以及木质的梁、檩上,却从来没有一丝灰尘,经常是一尘不染,洁净如新。

后来有人传说这里面有宝贝,弄不好是传说中的避尘珠。就有奢望发财的带着镢头铁锹把整个庙宇的地下翻了个底朝天,可还是没有找到。

后来,狗养的小日本来了以后,不知怎么的就找到了,竟然从供桌的夹层里抠出了一颗鸡蛋大小的碧绿的珠子,乐颠颠的就窃取了中国的国宝。

虽然过去了这么久,现在想起来,依然对这狗养的小日本恨之入骨!

为了证实避尘珠不是杜撰,这里还有一段有史可查的佐证,给大家增些可信度:

雮尘珠、避尘珠、赤丹,是多次出现在古代史书中的中国三大神珠。其中雮尘珠是类似玉的神秘材料制成,相传为黄帝祭天所得,传说后来被用来为汉武帝陪葬,后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县汉武帝茂陵,后被农民破坏,至今下落不明。赤丹神珠也颇具传奇性,传说该丹出自三神山,有脱胎换骨之神效,始终为宫中秘藏,失落于北宋末年。避尘珠的正式记载见于《新唐书》,又叫“后唐书”,这可是中国的正史。“避尘”之意:“将其珠放置于土灰之上,灰尘会向外散开,故名避尘。”可见此珠力量惊人!专家认为:避尘珠有可能是全世界最早发现的放射性物质,该珠1957年曾在中国陕西西安被发现,发现时由于发生了恶性哄抢事件,就此失踪。

我在古城西安待过数年,在这里我不止一次听到过避尘珠的故事。

到过西安附近一个叫韩城县的人,都知道韩城当地有一个党家村。这里房舍千间,古色古香。那古老的石砌巷道、千姿百态的高大楼、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阁、华美的节孝碑,以及布局合理的四合院,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有关风水与党家村兴衰的故事。特别是关于神秘的避尘珠的传说。据说党家村之所以“瓦屋千宇,不染尘埃”,是与一颗“避尘珠”有关。相传,在光绪年间,党家村的一位进士党荣把慈禧太后赐予他的一颗避尘珠放在了村里文星阁的顶盖之中,从此四方尘埃遇珠回避,杂草不敢在此露头,村内空气清新,村容洁净,众多古建筑上百年来一尘不染。虽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不管怎样,党家村民居屋顶不生杂草,不染尘土确是事实。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避尘珠曾在上个世纪50年代神秘一现,从此下落不明。

话说1957年7月5日下午,西安市城关西郊工人们在挖掘棉纺厂新厂房地基时,挖出了一座青砖拱墓。那墓呈半圆形,洞口有一块碑石挡着,上无文字,墓室内无棺木,无随葬品。室中间置一石床,石床上浮土盈尺。从尘土表面的起伏状看来,是有一具尸体躺在下面。尸体的头顶有一凹处,大小若海碗。凹内有一珠。其色暗绿中泛黄,大小如黄豆。那凹坑却是怪,就像是有个碗放在那里,好像被人抽走了似的,边沿溜光。凹内毫尘不染,只放着黄豆大小的一颗闪闪发亮的珠子。

这珠子就是世间罕见的避尘珠!

后来发生的事让人更感到遗憾。发现避尘珠以后。现场有一个叫张英杰的工人把珠子攥进手心里。他走出墓室后,工人们围着他,纷纷要他把珠子拿出来,可他不愿意,他知道这是个非常值钱的玩意儿。工人们就围着他,开始掰他的拳头。

就在工人们纷纷掰张英杰的拳头时,有几个人将他摁倒在地。张英杰倒在地上打滚挣扎,情急之下,张英杰趁人不备把珠子塞进了嘴里,吞下了肚。这样,珠子当然失踪了。后经证实,张英杰死于白血病,罪魁祸首就是那颗避尘珠。因避尘珠属自然放射性物质,而放射性物质最容易对人体造血系统造成伤害,从而使人患上白血病。由于张英杰接触避尘珠时间较长,因而受到避尘珠的照射,死于白血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至于那颗避尘珠直到现在仍然下落不明。

这件事被陕西作家张敏写进了他的纪实文学作品之中。原西安电影制片厂编剧,作家张敏在他的纪实文学作品《悬念乾陵》中记录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话说那个叫张英杰的工人吞食珠子之后,文物考古部门当时就来勘查了现场,把张英杰刚才打滚的地方细细地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有找见。后来就带走了张英杰,并让工地立刻停工,全部工人脱离现场。第三天,北京来了人。除逐一询问并登记外,还把古墓附近的黄土细细地过了一遍筛子,仍然一无所获。

北京来的一位白头发老人仰天长叹:“罪孽呀罪孽!”此人大有来历,在考古界,人称白毛科学家。

工人们都莫名其妙:一颗黄豆大小的珠子,就是金豆豆,银豆豆,又能值多少钱?工地停了三天工,损失才大呢!

那座古墓因为位于如今西安迎宾大道的中央,无法保留,便被拆除了。

如今,位于当年棉纺厂位置的龙首村已是古城西安中轴线的一个热闹的去处,公路上车流不息,人若蚁群。乘飞机到西安,这是必经之处。人们忘记了,忘记了这里曾经有一座发现惊天国宝避尘珠的古墓;人们也忘记了有一个叫张英杰的普通工人。

几十年后,在西安某考古研究所发黄的卷宗中,有一页当年那位白毛科学家留下来的《意见书》:

经查,这是一座唐墓。从女尸头顶那个凹形槽穴落尘中取样鉴定,有放射性物质存在。可惜现场已严重破坏,许多有重要价值的东西都已流失,无法作进一步探查。据现场询问调查,被张英杰吞食的那颗珠子,很可能就是《后唐书》上记载的那颗“避尘珠”。此珠在古籍中不止一次提到过。若是“避尘珠”,那就不止是中国的国宝,它将是全人类的财富!它比居里夫人发现的放射性物质要早一千多年。若能探求出它的秘密。无疑会缩短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华民族赖以骄傲的“四大发明”将要改写成“五大发明”!可惜民众的素质太差,竟让这样的罕世之宝失之瞬间!

我建议有关方面应对当事人张英杰长期单独关押,进行观察研究,并辨明真伪。

避尘珠从此泥牛入海,杳如黄鹤!

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推翻之前的论证,后唐书里面所说的避尘珠恐怕并不是绝无仅有的(比如我们村西的无名庙宇里面的那一颗),而是具有大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早已具备了修炼避尘珠的技术。当然,也许已经失传。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