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客书屋 > 科幻小说 > 京城报娘 > 第73章 错了对象
麦秸巷中, 周婆言报社。

“怎么会这样?”恒娘今日早早过来,本满怀期待,然而对着桌上几封寥寥可数的信件, 柳眉紧蹙,几乎不敢相信:“都在这里了?没有遗漏?”

三娘叹口气:“真的就这些了。”

宣永胜可没那么好脾气, 哼了一声, 扯着粗嘎嗓子说道:“我们一起搭档这么些年, 我什么时候出过遗漏?”

“不是,”恒娘扶着桌子,拣了张椅子坐下来, 声音里透着不解和失望, “我就是没想通, 怎么会……就这些?”伸手指着桌面, “不超过五封信?”

“就算平日里,也不少于这个数。如今这活动, 既有赏金,又是京兆府出面,为什么会没有回响?”恒娘秀丽眉毛绞成链, 喃喃道。

九妹本来正趴在阳光明亮的窗边练字,这会儿见她坐下, 扔下笔, 就想去倒茶。被三娘轻声阻止:“练字首要专注, 切忌分心。”

九妹乖乖点头, 捡起笔来, 一笔一划,重又认真写起。

三娘自去拎了茶壶,替他们三人一人倒了一杯茶。且将茶壶放在桌上, 也坐下来,款款跟恒娘解说:“恒娘,你是个一心向学的,恨不能日日泡在书卷里,九妹也是。但你若以为天下女子都与你们一样,却是料错了。”

“我错了?”恒娘皱眉反问。

“大户人家的女子若想读书,多有自家私塾,请得西席先生,不必考虑官学,更不用担心去了官学,将来于男女大防、女子名节上有所妨害。”

恒娘反击:“女学本也不是为她们而设。”

“那就是为穷苦女子而设?”三娘苦笑,“恒娘,你且回想一下,你十岁的时候,你十六岁的时候,在做什么?”

恒娘一怔。脑海中蓦然浮现出一盆又一盆混浊的洗衣水,一件又一件拧不干的衣服,不同的手递来的铜钱,一声又一声温婉的“多谢照顾”。

长不完的冻疮,剪不尽的茧子。不到头的寒冬,汗如浆的炎夏。

缓缓吐出一口气,神思恍惚。

三娘的声音仍在耳畔轻响:“像翠姐儿,兰姐儿,九妹,每月出来挣钱,可交回两百文。一旦入学,不能赚钱且不说,束脩食宿,纸笔衣鞋,样样要钱。再说,女子读完书又能做什么呢?男子十年寒窗,或可博个功名,荣华富贵,封妻荫子。女子可有什么前途?又辛苦又没有好处,是以她们不肯去,也不肯送女儿去。”

宣永胜也点头:“你这个活动,若是说的贫苦男童入学之事,只怕大家还会反应更热烈些。”

恒娘下意识重复:“贫苦男童?贫苦?男童?”脑海中似有光亮一闪,仔细去思量,却又毫无痕迹。

摇摇头,放弃继续深思。轻声叹道:“再贫苦的家庭,男子都总比女子更容易一些。”

九妹写完字,双手捧了,恭恭敬敬地来找三娘点评。三娘指着几个字说好,又指另几个字,框架结构不好,或是比划不对。

恒娘默默看着她两人。等三娘评完,又摸着九妹脑袋夸了一番,九妹一扫沮丧之情,高高兴兴地捧了习作纸,准备回去时,恒娘忽然伸手拉住她。

“恒娘姐姐?”九妹回头,奇怪地看着眼睛发亮的恒娘。

恒娘深吸一口气,压住砰砰的心跳,沉声问道:“你那日说过,你的小伙伴们都想读书?”

“是呀。”九妹点点头,歪着脑袋。

这个样子的恒娘姐姐,眼睛亮得过分,有点叫人害怕呢。

“她们为什么想读书?”恒娘似乎没察觉到她的不安,目光炯炯地盯着她问。

“为什么?”九妹想了想,答道:“我也说不上来,大约就是,本来从小一起玩的同伴,到了这时候,很多男孩子去了学堂,回来会很神气地炫耀,他们学了什么字,背了什么诗。就连挨了先生的板子,也能拿来,在我们面前说嘴。”

“我们小姐妹可不服气啦,那些字,他们写给我们看,我们也能学会写。他们背的诗,只要跟我们说两遍,我们也会背,比他们背得又快又好。那些字,很好看,那些诗,也很好听,我们也很喜欢的。”

说到这里,小脸一皱,生起气来,“明明我们也可以做到的事情,可是爹娘先生,所有大人都说,你们是女孩子,学不好的,学不会的,学了也没用的。唉,恒娘姐姐,我们可真不服气。”

“好,记住这份不服气。”恒娘姐姐笑了,眼睛还是那么亮,好像有些水光呢,她的声音柔和下来,“以后你学得累了,学得想放弃了,一定要记得这份不服气。”

等九妹回去桌边,继续低着头,认真练字,恒娘回过头,看着一脸不解的宣永胜和三娘,脸上绽开一个明亮的微笑:“我知道了,我们最大的错,是搞错了对象。”

搞错对象?

三娘目光朝窗边移动,那里柔和阳光透进来,小小孩童低头写字的模样无比认真,近乎虔诚。

她似乎明白了什么。

恒娘端起茶杯,大大喝了一口,眼中带光,嘴角含笑,说道:“三娘刚才问得好,我十岁的时候,十六岁的时候,自然是没日没夜地帮家里干活。可是再小一点,还没有接过那么多活计的时候,我记得,我有多么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能读书。并不为了什么荣华富贵,就是单纯地,羡慕他们能读书。”

“三娘,你信不信,越小的孩子,越有学习的兴趣,哪怕完全没有任何前途和出路,可就是想要学习,知道更多的道理,更多的见识。”

三娘与宣永胜都陷入茫然。

那些久远的,遗落在或平庸,或悲惨岁月之前很久很久的回忆,渐渐浮起。认读第一个字的惊喜,背诵第一篇诗文的骄傲,在柳树下对对子的紧张,那是,作为孩童、曾经快活无比的自己啊。

这回,居然是宣永胜第一个回答恒娘。他一张老鼠脸此时看去,竟也柔和得可亲起来:“我小时候读书,并不能理解什么金榜题名。就是单纯觉得认字十分好玩。”

三娘也点点头:“恒娘说得对,我们找错了对象。”

恒娘得到认同,兴奋地站起身,在房里疾步来回走动,脑袋转得飞快:“这重金征答,要问的人,不该是那些大娘们,而是这些巴巴羡慕男孩子的女童。她们才会不带功利目的,纯粹地想要学习。”

三娘沉吟着,没有附和。宣永胜皱眉问道:“可是恒娘,小孩子只能听从尊长安排,你问她们意思,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恒娘停下脚步,右手握紧拳头,唇上笑意加深,“做这篇文章,不是给她们看的。我只需要打动另外的读者。”

就算是庙堂之上的衮衮诸公,谈论着男女大防的道德君子,一生之中,必定也曾经被稚嫩的小儿女之态打动过。

在那一刻,他们也许不再是考虑利害的大臣,不再是日日三省的大儒,而只是一个柔软的父亲,或者祖父,单纯地愿意满足稚龄孩童的一个小小心愿。

再说男女之防,在这些孩童身上,也不再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至于将来有什么用,一时解决不了,就暂时放着。

万事难,那就从最容易的着手。

室内一下子安静下来,三娘与宣永胜对视一眼,都不太理解恒娘的用意。

这时候,门外大街上忽然响起一个斯斯文文的女子声音:“这里就是周婆言了?”

恒娘等三人起身,正准备出门查看,就听到接下来几个淡淡的字:“给我砸了它。”

话音未落,几个褐衣仆人涌了进来,手里拿着锤子等物。为首一人战战兢兢喝道:“闪……闪开,小心锤子不认人。”

三娘疾步过去护住九妹,宣永胜躲在恒娘身后,趁着恒娘与那人理论的功夫,一撩袍子,弓腰冲了出去。他个头小,人又滑溜,那伙人虽然手忙脚乱地想要拦下他,抓了他的头巾,却仍被他溜脱。

恒娘见老宣跑脱,胆色大壮,厉声喝问:“你们是哪家哪户?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入室偷盗?没有王法了吗?这可是天子脚下,京兆府地界,巡警稍后就到,看你们如何逃脱?”

那几个仆人也呆在当地,手拿锤子,大气也不敢出,似是不知道咋办。

恒娘见他们神色张皇局促,不像是寻常为恶的豪仆,心头疑窦丛生。顺着他们那使劲往外溜的眼神看去,街中央站着个秋香色素绢衣裳的中年妇人。

那妇人缓缓走进来,对几个仆人说道:“你们先回去吧。”

为首那人如蒙大赦,连忙就要转身走,又迟疑一下,躬身小声说了句:“夫人,若是老爷问起……”

“照实说就是。”妇人淡淡道。几个仆人不再多言,匆忙离去。

恒娘被这出虎头蛇尾的戏码弄得莫名其妙至极,皱着眉头,看着这个秀美婉扬,不施脂粉,却比她娘亲还要好看,眉间笼着沉沉愁云的妇人,出声问道:“这位夫人,周婆言是哪里招惹了你,要劳你亲上门来,大动干戈地赐教?”

妇人上下看看她,又回头看看三娘、九妹,以及室内的桌椅摆设,不答她的话,反而自言自语道:“这就是夸口为天下女子代言的周婆言?鄙俗蹇促,令人失望。”

恒娘气得想推她,见她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又怕出事,握紧拳头,恨恨道:“是,我的周婆言是个小地方,你是哪里来的神仙?有什么见教?可否做个说明?”

心里不怀好意地想:看你的样子,也不过是个普通人家的主妇,还敢嫌弃我这里鄙俗蹇促。哼,就连阿蒙都夸过我这个报社,说将来一定会名垂青史的呢。没眼光,真讨厌!

妇人终于正眼看着她,问道:“周婆言出了论题,要讨论女子入学事,便是你的主意?”

恒娘心里一咯噔,语气客气下来:“正是,夫人可是有什么高见?”

三娘见气氛缓和下来,松开九妹,请她二人就坐,自去端了茶壶来,当自己是报社的佣人,好给恒娘撑场面。

恒娘不肯,拉她一起坐下。

妇人见她二人坐了,自己却又站起,对两人低头,手置于腰,竟是行了个福礼。

恒娘二人大惊,从椅子里起身不及,只好手忙脚乱地还礼。

等三人都起身,好好站着,恒娘苦笑问道:“夫人,你这一番前倨而后恭,是什么讲究?”

妇人抬头看着她,沉声道:“适才无礼,是我心中愤懑,欲泄私愤。此时一福,是想向两位请命,收回女学之议。”

收回女学之议?

恒娘再没料到听到这样的见解,皱眉看着她,抑制住怒火,问道:“夫人何出此言?”

妇人答道:“女子根骨轻,福气薄,不堪承受才慧之重。若想多福,就不能多才。只有无才,方能长命。入学之说,是遗害天下女子,请周婆言体谅女子之苦,收回此论。”

她神色严肃,一字一字说得非常清楚,显然是在心里想过千遍万遍,早已烂熟于心。可她说着这番发自肺腑的话,眉宇间却又显然有着更深的挣扎与痛楚。

恒娘看了她半晌,忽然问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夫人应是饱学之人?”

妇人怆然点头,低声道:“我娘家姓叶,嫁与袁氏夫君。”

恒娘茫然,这是什么意思?是让我称呼她叶娘子?袁夫人?

三娘却小声惊呼出来,急声问道:“可是‘一架秋千寒月老’(明·沈宜修)的袁夫人?”

妇人抬头看着她,怆然一笑:“外子多年宦游,妾身矫情,笔下多染离愁,让方家见笑了。”

三娘满眼崇拜之色,恭恭敬敬与她说话:“袁夫人过谦。我来京城数年,早听说京中闺秀,以夫人诗才最捷,情致最高。夫人刊印出版的《鹂声初鸣集》,我购得之后,爱不胜手,终夜吟咏不断。”

妇人看看她,笑了笑,笑容中殊无被奉承后的欢喜,只有无限伤心:“你竟夜读那等伤悲之词,可见也是世间断肠人。”

恒娘见她二人手拉手叙话,又是笑,又是落泪,竟像是多年好友一般,纳闷得紧,又不好插嘴,只能端起茶杯,慢慢喝着。

心里揣测:这位夫人莫非婚姻不幸,与夫君失和,以至于头脑有些糊涂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